移动产品信息架构(1):前言

当我在设计视频产品时,发现与之前设计的浏览器或通讯录产品不同,遇到了全新的问题,如何去组织和呈现这些影片?如何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想看的影片,同时能增加观看影片的数量。还没有人研究移动产品的内容信息架构,我想可以借鉴网站信息架构去摸索移动产品的设计方法,这是一个新颖的课题。

网站的信息架构的资料本身寥寥无几,可以收集到的案例并不多,一般大型网站才会深入研究架构问题,依赖于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去优化整体架构。不只是视频类产品,电商、音乐和新闻等产品都会遇到同样的设计问题。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得出些通用性结论,并能实际应用在现有产品设计中。

首先,明确信息架构是做什么的:

  • 组织内容或物品。
  • 清晰地描述它们。
  • 让用户能找到它们。

好比进入超市购物,服务员首先把类似的商品摆放到一起,贴上标签,用户通过指示牌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网站的信息架构也是传统领域知识的延伸,和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的学科。

交互设计研究偏重与如何设计某个“指示牌”,他们应该排放在哪个位置,什么情况下需要出现,而信息架构是从更高的角度去分析。

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交互注重效率,用户如何更快地找到想要的内容,减少操作步骤,但不能每个商品都排放在超市的入口。需要从信息架构的角度去权衡,比如把刚需商品放在超市最里面,口香糖放在结账处。为什么商场化妆品在一楼,图书在最顶楼?

信息架构非常重要,它也正在产品成功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产品的核心指标(比如去超市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总金额)。研究可以和产品KPI相结合,在权衡架构的合理性是需要核心的指标,才能有助于找出最佳方案。所以信息架构是设计师、产品经理甚至是老板需要关注的。

但信息架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 组织内容的方式不只一种,而且不确定哪种是最佳方案。
  2. 用户需求不一样。
  3. 用户对于内容组织的预期不一致。
  4. 用户在某领域的知识不同。

因此设计之前,需要研究三个因素:

  1. 用户。用户需求,用户行为习惯,目标用户群的特性。
  2. 内容。影片、商品和文章等内容属性不同,组织方式也不同。
  3. 设备。用户通过哪种什么设备访问这些内容。比如手机或电脑,使用不同的设备,用户行为也会存在差异。

信息架构是复杂的工程,对用户的熟悉程度、内容的复杂程序和设备特性等因素影响分析的难度。在研究时会参照诸多网站设计案例,但需要考虑到移动端自身特性。

比如网站搜索需要平衡结果数量和精准度,用户可能翻阅几十页查找内容,而移动端搜索更注重精准度。可展现的内容有限,组织形式看似简单些,绝大部分操作和内容最好控制在操作三步以内,移动端产品需要更懂用户,更加“智能”。

另外,信息架构的研究对项目也有一定的要求,稳定的产品目标、用户数和数据统计更有助于分析,因此会挑选成熟的产品作为研究案例。

参照文献:

1.《A Practical Guide to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2.《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

 

设计管理(6):如何带实习生

对于实习生,我的做法是:

1.早上安排任务,当天下班前检查进度。

2.开始不给需要发散思维的课题,任务要具体些。

3.从基础做起,避免眼高手低,比如切图标注,磨耐心。一件小事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切图标注如何便于技术查看,标px还是dip,如何保证质量文件体积更小等等。

4.学生思维偏理论,直接讲理论一般难以接受,他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做项目,做好每一个细节。

5.看清优缺点,培养职业素养,手把手教如何做事。

6.安排较复杂任务的时候,要告诉完成步骤。比如icon设计,第一步调研优秀app,起码看100个,找出10个最优秀的,并总结出他们的共性。第二步提炼产品的品牌定位。第三步出方案,探索颜色和图形的可能性。第四步让他们讲方案……

7.如有可能,根据自身特点给予职业规划上的建议。面临毕业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迷茫期。

晓生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Appdesign

爱奇艺移动端UED负责人,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分享设计、学习与职业心得,立即扫描关注!

设计管理(5):招聘实习生

招聘实习生时,主要从以下三点考量:

1.基本的设计素质。简历和作品集没有经过认真排版,95%不会安排面试。

2.热爱设计。做设计需要有热情,工作中才会够主动,有耐心完善各种细节。体现上喜欢把玩手机和各种应用程序,写几篇分析文章,临摹优秀设计。

3.学习能力。渴望学习,在学校没有交互课程的情况下,会自学各种理论知识,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人求教。无师自通,后劲足。

设计管理(4):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提高设计师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是面临的管理问题之一,尝试过以下措施:

1.避免不必要的会议。如非密切相关,设计师不参加会议。很少有设计师愿意开会,因为大部分内容和他们没有直接干系。

2.勇于说“不”。设计师吐槽最多的莫过于改稿,不怕工作量大,就怕反复修改设计。

需求不明确时,不进入视觉设计阶段,更多的是使用草图或原型图讨论。有时产品经理会说:需求没想好,先设计几张效果图出来看看。幻想基于效果图的修改,而不是花时间明确产品设计目标,这时候需要你站出来遏制这种不良的工作方式。

一些需求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一股脑的接受需求会让团队处于超负荷状态,不定期的工作任务梳理出优先级,优先完成价值高的设计。

3.减少紧急需求。其他角色有时会制造些紧急需求,比如“请下班前给出某几张设计图”,但离下班已经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了,他们错误地以为设计师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或者低估设计工作量。完成之后记得告知对方,下次请提前发出需求,言下之意:下次再这样可不会按时完成。

4.做好设计排期。如果技术经常催促需要切图标注时,设计团队会限于被动状态。最好的状态时能赶在技术研发前几天完成,给设计师留足时间探索各种可能性,甚至利用项目空闲阶段,做好设计的积累。

5.抓重点。设计师认为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这是非常好的工作态度,但从最终收益上来看是有差异的。产品细节的提升比一次性的微博运营图更重要,有时候设计师无意识地选择容易出效果体现工作量的设计。

6.设计规范。通用的流程如登录、删除和同步等不重复设计,一个全新的产品可以在主界面上保持迟疑,在这些模块上没有必要重新设计。

7.工作意识。不得不承认,不少设计师到了公司不清楚当天的工作任务。当进入工作状态时,时间已经可能已经过去一半,把工作“推迟”到下午,一旦有临时需求,那不得不选择加班了。

8.减少形式主义。设计师态度是认真的,可能会认真地写周报、写汇报PPT和包装设计方案,杂七杂八的事情可以避免,留出更多时间给设计。

晓生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Appdesign

爱奇艺移动端UED负责人,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分享设计、学习与职业心得,立即扫描关注!

设计管理(3):需求不明确怎么办?

A:今天中午吃什么?

B:不知道呢,好纠结。

A:去吃火锅?

B:好啊,上次那家香港餐厅也不错。

以上类似的问答经常出现在项目沟通中,收到模糊的需求,完全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但给出一个选项后,会立即受到反馈。

设计方案伤脑筋,但在已有方案上批评指点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这种方法可以看做抛砖引玉,让对方开始谈论自己的喜好或想法。

产品经理提出需求时,记得多问一句为什么,如果描述过程中逻辑不清楚,到截止时间交出的设计多半面临返工。

需求可能来源于老板,产品经理只是传达但没有理解,界面改版怎么改?沟通过程中产品经理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但10分钟之后设计师带着画的一张很槽糕的设计稿去找老板。

老板:为什么设计成这样?原来的界面不够出彩,没有亮点。

好了,现在已经知道问题所在了。低成本的犯错,但能让问题得到聚焦。 

A:我有个想法,#¥%###@¥……

设计师:我有个馊主意……

A:这样不好,问题的原因在于##@#@#@!……

设计师: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晓生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Appdesign

爱奇艺移动端UED负责人,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分享设计、学习与职业心得,立即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