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2013年11月
[信息图表]消费者对可穿戴式设备的看法
1.可穿戴式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衣服和智能手表。
2.75%的美国人听说过可穿戴技术,男性占比更高。
3.只有2%的人拥有可穿戴式设备。
4.部分消费者已经对可穿戴式设备有了些购买兴趣:智能手环5%,智能衣服3%,智能手表5%,智能眼睛4%。
5.没有购买的原因占比:54%的人认为太贵,31%的人担忧隐私问题,24%的人认为面前拥有的设备太多,13%的人以为可穿戴设备让人看起来儍并且不舒适,10%的人担心健康问题。
6.用户更喜欢将穿在身上或带在手上。
设计师换工作考虑哪些因素?
今天还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
1.长远规划。规划自己未来几年的发展,想想自己目前最缺乏什么再去做选择,锻炼自己才真的重要。发展不顺利,可能是公司造成的,也可能意识不到自身问题。同样的环境下,有些人能成长很快,只有你有觉得没有收获的话,那是自己的心态或能力上有欠缺,换工作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想想自己5年或10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去做选择,必定更能做成合适的选择。
2.选择处于上升期的行业。雷军说,顺势而为。跟着好的行业发展,自己也能借势成长。不恰当的公式:成长速度=行业发展速度+公司发展速度+自身发展。选择不错的行业,公司才能快速发展,自己才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不过这点对于设计师来说比较难,运气成本比较多,尤其是工作前几年。
我们看不准到底电商、视频或互联网金融哪个有前途,但大趋势还是知道的,2000年至2002年是做互联网的最佳时机,行业里不少牛人都是这个时间入行,09年左右的做移动互联网的好时机,在校生不妨选择智能电视或可穿戴设备。
另外,不要轻易换行业。比如做社交产品,转去做工具,觉得没意思,看看最近电商比较火,再去转做电商。换行业,其实不少东西又要重新学习,而行业的理解也能影响自己的设计观念。既然看不准,不如在一个不错的行业里长期做下去。自己做视频行业1年半,也不敢说自己真的能了解用户行为习惯,再者视频的用户还分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漫和体育等等,细分人群的行为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更不要提对整个视频行业的理解了。
5年能才可能能成长为行业内的专家,与其折腾,不如在一个行业里做到最好。当然,这也取决于你自己想成为纯粹的设计专家,还是期望能成为懂产品懂行业的设计师。
3.选择快速发展的公司或团队。大公司比较稳定,做事方法比较成熟,适合应届生学习。而换工作,不妨考虑快速发展的中小公司,缺人的公司机会更多,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加入某个新团队,未来很有可能会承担团队leader的职责。
有风险,同时意味着机会,获得更好的回报。新团队,流程和规范都需要去建立,需要招聘人才,自己能见识到产品早期是如何试错,学到的会更多。
4.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产品。缺乏社交能力,不碰社交产品。没有网上购物和消费的习惯,不去做电商和什么O2O。不喜欢看电影、美剧或动漫,最好别来做视频行业,即使你的专业能力很强。一旦做了,每天都要使用自己做的产品和同类竞品,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产品又何必呢。真心喜欢的话,平时花再多时间研究也觉得是一种享受,乐在其中,才能做的长久。
进入爱奇艺之后,评分不错的电影都会选择去电影院看,顺便学习传统电影行业的视觉设计。用其他视频客户端追美剧和动漫,娱乐和工作两不误。
5.不轻易换职业。工作几年,用研想转交互或产品,交互转产品,UI转交互,这种问题想必很多设计师都考虑过。觉得工作在底层,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换个职业或许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眼界,做移动交互4年半,个人感觉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用户调研、数据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方式和动效等都值得学习。门槛低,看大家写的长篇大论,真正优秀的设计师却很少。10年的交互设计师肯定有,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另外一方面,多向其他同事学习,比如运营、产品和技术,学习不代表转行,平时做设计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自己的设计是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相信会带来全新的设计视野。
当然这也要看机会,作为主交互设计师,突然缺产品,这时候需要人挑大梁,这是很好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搞定产品和交互。承担原来的职责,同时负责了更多是事情,这种发展比较稳妥。
移动产品信息架构(6):啪啪的使用观察
1.上百个微博好友生产内容极少,大多好友未发出一条内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录音的难度比拍照和文字要高。这或许是啪啪转型的原因之一,之前是“让你的照片会说话”,每个用户都是内容生产者,像音频版微博,而“手机随身听”,用户更多的是follow极少数内容生产者,更像音频版的Youtube。
2.用户关系多是单向的,除了微博导入的关系,双向follow会以话题和兴趣为主。
3.关注了314人,首页转发(喜欢某条内容即被转发)和原创内容大约1:1。不知转发内容的播放量有多少,被转发的内容只展示缩略图,没有播放次数、喜欢人数和评论数等信息,比较难吸引用户去点击。喜欢的成本很低,等同于转发虽然加快了信息流动,但不知是否能真正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内容。
4.产品虽然转型,但还是每个音频都配有图片,保留原来的滤镜和天气模板。视觉效果较好,但对于某些信息图片是多余的,比如几百集的评书。因为文字描述信息较弱,不少用户直接将文字做在图片中。
是否播放一条音频,图片的决定因素较重,这种形式不知是否会成为累赘。
5.首页内容以时间轴排序,“发现”中也是呈现最近发布的内容,维度比较单一,高质量但发布时间较久的内容不容易被用户发现。
6.啪啪分类中数量多的是明星、小说、电台、音乐和搞笑。
明星的粉丝最多,谢娜151万,小S153万,彭于晏93万,但明星的活跃度较差,几乎没有能保持频繁更新的,小S只发布一条9秒音频,181万的播放次数。
小说应该是编辑上传的,粉丝和播放量较低,同时还要经典相声,这些内容容易让用户培养成定期使用习惯,粘度较高。
电台更新频率是最快最稳定,时间最长(30分钟至1小时),内容质量较高,契合啪啪本身的产品定位,适合置后台播放。一些传统电台播音员的进入,是值得鼓励的,而且通过啪啪获得更多粉丝关注。
音乐通常3分钟左右,适合零碎时间播放,更新频率低于电台,关注度和播放量是电台的10倍左右,这部分人群对图片的品位也高于其他分类。
搞笑的图片品质最差,靠搞笑图片吸引用户,要么就是讲大段的文字写上图片上,粉丝数高于音乐,但播放量稍低,可能因为用户更愿意重复播放音乐内容。
7.被关注者与粉丝的互动,粉丝之间的互动都极少,评论的质量不高。部分评论显示在首页的话,有利于营造氛围和吸引用户播放,也减少用户在首页和播放页之间的频繁跳转。
8.将时间轴改为按分类显示热门内容,不知是否更好?这些会弱化个人,强化分类频道,用户可以直接follow分类频道。前提是用户关注的内容集中在几个分类中,用户喜欢follow某一个分类中内容生产者,会继续喜欢关注该分类下更多的人。那么需要一定的推荐机制,可以快速follow同类人,而follow同类的成本比较大。
9.不少内容没有标签,需要靠人工去筛选,国内用户没有打标签的习惯,或者在上传时提供标签供用户选择,鼓励形成内容的自组织。
10.好友发布的内容频率很低,而且和时间轴混在一起,曝光会受影响。除了靠编辑筛选,新用户发布的内容比较难被曝光,对用户生产的欲望不知是否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