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文字

音乐比文字更加真实。

音乐和文字都是艺术表现形式,两者之间又有一些关联性。时常在尝试去写诗时,需要听点音乐去寻找文字的节奏感,音乐带有很强的挑逗性,触动人的听觉神经,音乐中带原创性的本能力量,而文字和人的本能没有任何关系。在表达情感时,音乐则更加直接,更加真实,而文字则更含蓄,并带有很强的欺骗性。

文字概念的欺骗性最为明显,教化大众的最好方式就是文字。我一向警惕别人的言语,特别是在遇到谈论文化、社会、国家、政治等等时,我不相信一个年轻人能对这些概念有多深的理解,这种感觉恰如在食堂吃饭时,一个同学拿着手机在谈论几百万的生意,让人怀疑真实性。而说起这些概念时,多是书本上的看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自己的见解,倒不如讨论晚上吃点什么,二食堂的饭为什么比一食堂好吃呢?不拒绝肤浅,总比虚假来的好。我们总是谈论别人的多,很少去主动地谈论自己,谈论自己的心里感受,拯救他人之前请先拯救下自己吧。

而文字却有很大的统治力,可以压抑其他的艺术形式,蒙蔽人的感官认识。音乐在表达情感时,是即时的,不需要思考,尽可能快地形成表达,直接而率真。学习艺术需要这样快速的表达方式,一些艺术家不满足于架上艺术的慢条斯理,直接用身体,用自己的行为去表达,第一时间表达出自己的情绪:高兴、生气、愤怒……

依照此理,超女还算是个不错的节目,想唱就唱吧,虽然李宇春“变态”了点。

中国的传统哲学多是与道德有关,很少关注人的生存,精神性强,实用性弱,文字压抑了人的本能。最近在研习日本设计时,惊讶日本的文化竟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我国的哲学和民众好似没有多大的关系,孔子、庄子、周子我也看了一些,都还是觉得自己很没文化,不知道这些在设计上如何去体现呢?难道我也要学他们,把“祥云”图案贴在产品上吗?

活了20多年,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信仰,不相信文字,不相信别人的言语,不相信什么传统哲学,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道理还是自己悟出来的好。

学会关注自我,学会表达自我。

我想学习设计也需要这样,首先要学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手绘、2D、3D。前段时间看到曹鸣老师的书中提到,很多人画的像“豆腐干”,我也有这个问题,表达成了学习设计的一个障碍。但是我想或许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工具去表现,工具可以带动人的热情,陈丹青说他下乡的时候,拿到镰刀看到什么东西都想砍,小孩子拿到玩具枪的时候,立马变得暴力。学好手绘、2D、3D,也会激起表达的欲望。学习设计时,不妨先精通一种工具吧,哪怕是只会2D。

多听音乐,不要相信文字,设计师要靠作品说话,而不是文字,也不是什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