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和分享的精神

最近千鸟想控制信息出口关闭了RSS全文,白鸦由于人肉水军和低质反馈泛滥直接关闭了博客评论,都在强调博客需要得到高质量的评论。

早期写博客希望有网站转载是件好事情,起码说明文章写的还不错,这可能是你得到的第一份反馈并能带来流量和评论。博客是有形成个人品牌和宣传的作用。看博主关注的内容和深度能快速了解对方,其专业程度表露无疑。

博客是表达和结识同行的平台,陌生朋友第一句是看过你的博客和写的如何,可以快速建立联系。简历中如能带有一个不错的个人博客链接,面试的成功率更高,博客能看出人的素质等等,有效降低沟通的成本。写博客体现交流的愿望,早期互联网行业的UCDchina也是白鸦和千鸟等几位博主建立的,我们移动互联网的MDchina也是如此,博客可以聚集同行。

有朋友给予评论乃我之幸,写博客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有认同感和成就感,还有不同见解引发的重新思考。自言自语难以长久坚持,高质量的评论是坚持的动力。就像做产品,运营之后有用户和反馈,才能不断调整思路,蒙头前进难免陷入泥潭。

不过以上列举的种种内容都是博客附带的价值,博客具有独立思考和分享的精神。反馈是外部刺激,帮助内部形成良性循环,个人也很认同千鸟和白鸦的做法。扯远一点的话,内部如能有更强的势,可以不断向外部输入价值观,成功则是布道者,失败也无愧于心,此乃个人追求。

参见各类设计的大师,想有所成就,不得按前人的成功循规蹈矩。苦练基础技法,有耐心从局部结构中理解结构组织。对于产品设计师而言,做成成功的产品,再依此找到成功的方法,过程多靠个人思考和领悟。思考能力是设计师的基本功,写博客需要花费精力收集资料、组织文章结构和产出内容,也许别人只是看到点结论性内容,自己却能从中收获不少。

思考汇集成博客,我也愿意分享。之前埋头研究手机交互设计一年,获得的交流和指点不多,分享资料和学习过程,或许他人会少走些弯路。

其他都是浮云,也许连这些精神都不需要了,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手机交互设计思考题

  1. Windows Phone 7的主界面设计有什么优点?
  2. Android的桌面和iPhone对比有什么优缺点?
  3. 触摸手机界面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Android版游玩网的登录界面的用户体验是否可以优化?是则写出优化建议。
  5. 现有手机应用程序界面适配的方法有哪些?
  6. 设计iPhone版百度说吧的注册流程。
  7. iPhone上的消息Push有什么缺点?Palm的消息Push有什么优点?
  8. 触摸屏手机的平移手势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9. iPhone界面中的触底反弹有什么好处?
  10. 单栏的表格(也就是iPhone中的table view)在触摸屏手机应用程序有几种应用形式?其优点是什么?
  11. Android版新浪微博界面中,右边用于快速翻屏的滚动块有必要存在吗?
  12. 优化iPhone版时光网的用户体验和信息架构。
  13. 手机应用程序中产品结构和用户的操作逻辑如何平衡?

这些是个人原本想深入研究没有完成的,留给对各位设计师研究吧。如果有研究成果,欢迎投稿给MDchina。

如果这些问题对你来说小菜一碟,欢迎来百度面试资深交互设计师/主管。

注:我不是面试官,以上题目也不是面试题。

个人学习经验之谈

由于个人工作职责变化,学习重点偏向其他内容,所以想把本打算研究的交互设计课题转交给学弟学妹完成,正好也有利于他们的学习。通过交流,发现他们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也是我早期读书时遇到过,自己也走了不少弯路。

  1. 每个人都很有想法,但是真正去实践的没有。
  2. 没有作品集,没有文章,没有实践经验。
  3. 资料很多,但是没有找不到学习方法,没有自己的知识结构。
  4. 学习还没有步入正轨,直到毕业前还处在迷茫期。

回顾下个人发展,临毕业时把高校当老师的工作已经找好了,年薪6-7W,还有寒暑假。但由于担心未来发展过于平庸,最后还是没去。工作之前对交互设计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在小公司工作半年才明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今年4月开始认真写博客,才算有产出。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感慨良多:

  1. 想法谁都有,如何没有也许不适合当设计师。更关键是如何执行,很多事情也不是计划好才开始做的,实践中充满各种可能性才够刺激。
  2. 学生在找工作时,很多人难以拿出能展现自己能力的作品集,这些要平时积累的。我找工作的时,拿的八成都是工业设计的作品,上面有我设计的电风扇、笔架和手机外形,起码看出来做事情满认真的吧。现在拿去几大公司去面试交互设计,很可能被毙掉。
  3. 学习要从最基础的开始,一开始就啃《About Face 交互设计精髓》并不是好办法,所以我推荐的学习资料中区分了三个等级。
  4. 少扯大概念,对经常扯大概念的人也敬而远之。
  5. 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老停留在某个水平,在自己熟悉的情况下练习属于徒劳无功。
  6. 精益求精,做的多,不如把一个作品做好,设计师的能力取决于最好的作品,做一个三流的作品等于没做。
  7. 打好基础,写文章是基本功,这对交互设计师非常重要。视觉设计师会画图,那交互设计师会干什么。没技能要求的职业意味着没门槛,谁来都能干。
  8. 设计需要大量的练习,别指望看看书就明白什么设计道理。毕业前,我把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理论书都翻过了,收获很小。有个哥们两年啥事情不干,天天画设计草图,毕业去了本田。
  9. 成为设计专家,起码要练习10000小时,交互设计师的练习就是分析具体问题,写规范文档、画流程图和产品经理PK。
  10. 文档发出去之前自己先改20遍,尽量少改动,把龟毛的习惯留给自己,不要让技术人员觉得你龟毛,让你每天该文档你也会骂娘。
  11. 想成为专家,先从打杂开始,认真写博客之前我写了200页的交互设计规范文档。
  12. 要能耐得住寂寞,不信可以翻看看白鸦100多页的博客。
  13. 个人自学为主,这一直是让我烦恼的事情。刚开始都是看旁边的技术总监如何工作,包括怎么发邮件。
  14. 和技术人员当面交流时必须的,了解技术可能性,学习他们的理性思维。
  15. 要有自己的做事和学习方法。和产品经理吵过2次,幸好人家没太在意,但这种固执暂时看来还是很有效。
  16. 不喜欢别人无缘故改自己的设计,也尊重别人的设计。
  17.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早年有写诗和杂文的习惯。做交互设计之后,规范文档和需求文档写起来挺顺手,思考是兴趣和习惯。
  18. 有困难是件好事情,最怕的是什么都不会还不知道困难在哪。
  19. 要克服设计师“文人相轻”的坏习惯,多学习别人作品的优点。
  20. 学习技术,可以更好地做设计,这是最近学习信息架构、推荐系统和搜索模式时领悟到的。

肤浅的经验之谈,写的很零碎,不习惯说教,希望能对新人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