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输入的交互设计

触摸屏手机输入时会在界面绘制虚拟键盘,用于输入字符,可以使用在所有应用程序中。特别是在短信和邮箱等需要频繁输入文字时,其输入速度直接影响用户操作效率。

缺点

但是同样全键盘输入,触摸屏没有物理按键效率高,原因在于:

1.输入法需要定位手指的位置,比如双手操作电脑键盘时,左手食指中指定位在F键,右手中指定位在J键,而触摸屏无法像按键的凸点或者输入感觉定位,难以形成高效的盲打。

ig

2.触摸屏本身点击没有物理按键精准,触摸屏点击目标区域没有真正点击到目标区域,偏向目标正中心的下方。无论是单手和双手输入,触摸屏本身误点击的概率高。在虚拟键盘这样按键密集型的区域,每个按键的可点击区域有限,误点击的概率更高。

3.点击时没有按键那样明确的触感反馈,由于手指点击会遮住按钮,iPhone的按钮被点击时会放大的视觉反馈。

IMG_0131 IMG_0132

4.手指移动范围较大,按键手机输入时手指局限于按键内,而触摸屏输入和切换输入框时手指还在非虚拟按键区域和按键区域切换。输入中文时,并不是像英文那样点击按键之后字符立即上屏,会显示拼音串选择需要的汉字再上屏,手指需要点击备选词。

5.触摸屏没有组合键,输入数字和符号需要切换面板。

6.移动输入光标需要精准点击或者借助于放大镜,物理按键可以直接使用方向键切换光标,对于修改错误字符操作产生不便。

中文输入

常规触摸屏中文拼音输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输入字母,键盘提供字母输入建议。比如输入声母w,可以组合韵母“a、u”等高亮显示,但是这只是全拼有效,对于简拼没有意义。简拼输入时只输入拼音的第一码,在输入词组时合理运用简拼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缺点是容易出现重码。

2.已输入字母组成字母串,智能切词并显示候选词。单个候选词是根据字母中词库中匹配,词组短语和长句需要计算汉字组合的概率。用户在使用输入法也是训练不断更新的过程,使用时间越长,词库越符合个人的输入习惯。词库更新的方法有:

a)单个字母或者全拼匹配候选词的顺序调整。比如输入“hao”,第一个候选词“好”被选择的概率更大,但用户多次选择“号”,那么“号”可能会被调整为第一个候选词。初始化词库可能由字典、常用短文、文章和网络用语等分别提取而成,候选词、汉字组合以及联想词的概率可以从词库中计算得出,更为复杂的长句输入需要分析汉语的语言习惯。

b)用户可以调整词库中字词候选的概率,也可以自定义词组,对本没有联系的单词建立关联,俗称自造词。比如输入“nima”,用户手动输入“尼玛”,下次再输入同样字母时就会变为候选词。电脑端计算更为智能,分两次输入“尼”和“玛”,有可能根据输入的先后顺序组成词组。

c)由网络和群体用户会对原有的默认词库的“新陈代谢”。如果多数用户输入了“尼玛”的概率超出一定概率并成为流行词,可以将该词汇更新到所有用户的词库当中。当词库的几个来源产生更新时,也会影响词库,比如网络上出现的热门事件“郭美美”。

hhzz hhaa

3. 中文的智能纠错能适当缓解误点击导致的效率问题。长句输入时,如发现字母串中个别输入错误时,无法像电脑端这样使用方向键微调,只能整段删除。智能纠错是将疑似错误输入的字母与词库比对,经过运算之后返回正确的输入结果,可以对误点击中常见的打反字母、漏打字母和按错字母的情况进行纠错。这对于快速盲打非常有帮助,可以变相地增加字母的可点击区域,比如已输入“haohaizi”,当继续输入“uexi”,时,第6个字母会由i变为o。没有纠错的情况下,只会根据已输入的字母去匹配短语或者长句。有纠错之后,可以会按照多个字母去匹配,如想输入i,那么只需要点击“u、i、o”中一个,一个按钮的可点击区域变为三个按钮。

bds sg

在输入过程中,故意输入错误部分字母,百度手机输入法会纠正已输入的字母串,搜狗手机输入法保留错误的字母串。

4.中英混输和输入数字标点,切换面板会打断输入流程,比如在中文状态下需要输入邮箱,由于@和.需要切换输入面板,目前只有对数字使用划词输入。因为单个常用字符切换面板是很低效的操作,特别遇到面板的切换入口和出口不一致的情况。

发展趋势

触摸屏的交互方式已经成为趋势,利用触摸屏的特点和优化程序是可以适当弥补缺陷,触摸屏的交互方式比按键更为丰富,甚至在特定情形下触摸屏输入更为方便。
IMG_0133 IMG_0134

输入银行账号、邮箱、地址栏和数据表等特殊类别字符段时,虚拟键盘可以改变输入法布局或者切换面板,便于用户快速输入。比如当输入账号邮箱时,虚拟键盘可以显示@和.等字符。遇到连续的输入框时,右下角的按钮变为“Next”,相当于电脑键盘的tab键,用于快速切换到下一个输入框。

IMG_0121 IMG_0119

手机端编辑字符时如能提供常用的命令会对虚拟键盘起到辅助的作用,这些命令通常显示在虚拟键盘的上方,不受输入法控制,属于应用程序自定义命令并同时出现或者消失。

 

LBS产品的信息架构优化

LBS产品与浏览器与IM等产品相比,技术难度较小,但界面的层级关系更复杂。以大众点评为例,包含了查找、搜索、签到和优惠券等功能和信息,也可以看出组织界面的层级关系是以依靠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信息去区分,这种方式在Symbian按键手机中尤为常见,依照功能使用的频率依次排列,优点是扩展性较强,功能增多可以将首页变为4×4的icon,但这不是最优方案。

d dian

一是这种架构方式的明显缺陷在于导致页面跳转增多,切换功能必须返回首页。

二是功能本身重复和交叉,这对手机界面显示空间是种浪费。第二个“搜索”和首页顶部的搜索框重复,“附近”和“搜索”的区分在于范围不同,没有必要独立成两种功能,可以在顶部下拉框中加以区别。找地点和签到看似两个功能,其实前者可以包含后者,找到地点之后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签到,点击“签到”还是要先找地点,区别在于用户目的不同,但是操作路径有重复之处。

三是优惠券、团购和最佳餐厅作为单独的功能,不可预期有有多少用户会主动根据优惠券和最佳餐厅去消费,可能导致使用率很低,这和产品本身缺乏主要线性的操作流程有关系。单有新的功能或者业务,应该尽量已有的功能有辅助作用,而不是独立运营。假设用户使用产品的主流程是选择消费地点,在查找地点时发现有目标地点有优惠券或者是最佳餐厅,和评价一样会对用户的决策产生辅助作用,帮助用户挑选。

Q bd

大众点评之前首页与QQ美食相似,可能增加团购等信息之后打破了原有的组织方式,百度身边以选择地点为主线流程。而按照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也会有不错的架构思路。

fs2 fs

我要消费,就是想找吃的,查找美食,依照平均消费、评分和优惠券等信息决策目标地点。Foursquare有推荐地点,用户的消费目标并经常都是明确的,提供少量信息帮助决策,对于用户满意度非常有帮助。比如新开的餐厅,最佳餐厅在打折、朋友对附近某餐厅评价很好。信息结构不是纯粹的树形结构,可以是液态,匹配地点的标签和用户的标签会产生很好的推荐效果。

我正在消费,选择推荐菜谱,群体消费对于产品的推广非常有帮助。比如微博、IM和游戏是不同程度的浸入式使用,而LBS产品却比较开放,搜索得到的信息会与朋友共享,当下产生口碑。让用户把签到的“垃圾”信息发送到微博上,还不如吸引用户一起签到,同时要降低产生信息的成本,手机用户输入成本大。

dp dp1

从iPhone成为flickr中拍照最多的设备和新浪微博的手机用户占到一半来看,手机用户可以产生大量的信息。微博的转发数比评论多,也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同时能快速达到传播效应。猜想淘宝手机中手机充值和彩票类产品占用较大的比例,因为可以快速完成产品挑选,成本低。LBS产品在输入点评时,可以降低输入字符的限制,只是选择总评分、口味、环境也完全可以。

如果担心产生大量垃圾评价,可以只限定自己和好友看到。豆瓣在计算商品评价时,会适当过滤到评价数量比较少的用户,从可信度比较高的用户评价中选择平均分。

之所以这样做是后续可以对用户行为分析,这对用户粘度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产品除了有用户需要的功能,还要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更换产品的成本。

IM除了有聊天功能,还有用户的关系圈,LBS产品除了有查找地点和签到的功能,还能理解用户的口味偏好、活动范围和消费水平等等。所以组织首页界面可以从功能列表转变为个人中心,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这也符合web2.0的产品特性。

手机产品不只是主站的附属品,便于用户随时随地使用,为产品贡献更多独立用户和新注册量,可能会发现很多用户只使用手机产品,很少使用主站的产品。像淘宝购物,主站对于用户来说,使用起来明显比手机端方便,但是LBS类产品不需要比对产品质量,需要的信息量少,手机产品的体验甚至可能要优于主站。

手机产品不只是个功能产品,当有使用需求时才会从手机众多功能列表中点击图标。在看到数据表明70%多的用户使用手机浏览新闻,并不意味着占领手机用户必须做一款新闻类产品。新闻确实是一大需求,而掩藏在数据背后可能是低端手机用户只能看看新闻,出于打发时间的目的。尝试影响用户的生活,美食和旅行等刊物资讯也可以推送给用户,用户更多的是主动使用产品,无聊时间浏览资讯,看到不错的餐厅随手收藏,当周末有优惠或者团购时适时提醒用户,或者有朋友也想去同类的餐厅可以自动产生消息提醒,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生活乐趣。

LBS可以与IM一样成为手机的必装应用程序,这完全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