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产品信息架构(2):行为模式

《搜索模式》中对搜索行为分类为:

  1. 中途放弃。没有搜索到想要的结果。
  2. 缩小范围。输入更多的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
  3. 扩展搜索。与以上相反的行为。
  4. 珠型增长。从搜索结果中提炼出搜索关键词延展搜索。

这些是伴随着搜索而产生的用户行为模式,同样,每个网站或App也会有不同的用户行为模式,页面的呈现形式也会反过来影响用户行为。用户在查找内容时,一些人偏爱浏览,而热衷于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更喜欢搜索功能。

用户行为模式是从通过分析归类总结出来的,便于设计师理解和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有利于整体架构和在具体的界面中利用交互元素来满足符合情景的用需求。

《A Practical Guide to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中作者将用户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发现已知内容

一些情况下,用户在访问网站或者打开App时,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并且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来。如果是再次访问的话,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并且能在页面中识别出目标内容。

当找到想要的内容时,用户得到满足但可能不关心内容的来源,相反任务受到干扰时会用户感到沮丧。在国内,百度的视频约占2~3成左右的份额,用户直接使用视频搜索引擎去查找视频,他们不关心内容来自爱奇艺还是优酷,忠诚度也较低。

在视频网站里可以具体表现为:

  • 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笑傲江湖》,但电视台已经不播了,选择在网站上观看。
  • 在电视端追剧,但因为某种原因拉下个别剧集,在视频网站补看。
  • 打开爱奇艺App,观看或温故《泰囧》。
  • 追美剧《绿箭侠》。
  • 在地铁上,使用手机观看昨天晚上下载的《贤妻》

用户行为路径不相同,12345可能的操作方式是:进入电视剧频道查找、直接搜索、点击网站首页的焦点图、在播放纪录中续播和直接进入离线观看。但是同样的是,在进入网站前,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

在这种特定情况下,衡量架构的合理性是用户是否能通过较少的操作步骤达到目的。 

探索

除了明确的目标,用户还可能随意浏览网站,看看最近有什么热门的电影,也许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用户在打开App前,甚至不知道该观看哪个频道的视频,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想看的视频。

探索行为不会立即结束,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之后继续探索,就像文前提到的珠型增长搜索一样。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用户想看某部老片,只是依稀记得部分画面,记不清电影名称,没有恰当的关键词,只能浏览、尝试通过标签筛选和观看几部影片,最终找到一部同样主演的电影,最终用主演的姓名搜索到想看的视频。

类似的行为还有:

  • 学习如何挑选合适的衣服
  • 定位喜欢的MV
  • 挖掘主演的花边新闻

任务太宽泛,很难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因为无法提炼出关键词,搜索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页面中的相似内容的链接可以帮助用户探索和将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如果有人期望更好的搜索功能,通过用户研究可能发现他们在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如何探索的用户很多,特别都在挖掘新内容,可以找出一些好的案例佐证搜索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缩小范围

当挑选大量内容之后,用户会渐渐明白想要的内容并缩短探索范围。在这种情形下,用户已经在脑海中形成标准,并且能够识别出哪些内容符合标准。在某些情况下,用户探索过程中才会想明白哪些是重要,并形成自己的标准,之后缩小探索范围。

比如:

  • 想看周星驰的喜剧片,但看哪部还没又想好 。
  • 已经有了食材,打开下厨房App研究晚餐可以做什么菜。
  • 为老婆买礼物,已经知道她的爱好。

对于这种情形,最好的设计方案是筛选和分面浏览。筛选是用户定义的标准并呈现出想要的结果,分面浏览可以任何选择选取值,并总能得到一些结果。

对比

缩小范围之后,最终定位在2个或更多目标时,用户会对比相似和不同之处来做决策。

这种行为最常发生在购物过程中,当在2件衣服之后做出选择时,用户会对比价格、外型和买家评价因素。因此在针对这种行为做设计时,需要做好以下事情:

  • 哪些标准和特征对于用户而言更重要。
  • 用户如何做出最终的决策,可能与最初的标准并不一致。
  • 好的筛选器,帮助用户缩小范围。

对比界面挺难设计,同时非常重要,在此用户将决定购买或离开,针对对比行为的用户研究、迭代设计和可用性测试是网站或App成功的关键。

 

以上四种行为具有普遍意义,但这不同类型的网站或设备,行为的占比并不相同,甚至需要通过卡片分类法和数据分析重新定义。

电商网站,购买转化率不到5%,而移动视频App播放人数与访问用户的比例超过50%,也就是说一般以上的用户是产生播放行为。一方面视频需要达到最终播放点击的步骤很少,甚至只有1步,而电商需要选择、了解商品详情、购买和支付等行为;另一方面用户访问购物网站时,很多用户抱着“逛”的心态,看视频目的相对比较明确,特别是移动端用户。即使没有目的,在浏览过程中也会产生播放行为。

那么移动视频的行为模式是什么呢?不便多写,以上行为模式无法完全复用的。

移动产品信息架构(1):前言

当我在设计视频产品时,发现与之前设计的浏览器或通讯录产品不同,遇到了全新的问题,如何去组织和呈现这些影片?如何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想看的影片,同时能增加观看影片的数量。还没有人研究移动产品的内容信息架构,我想可以借鉴网站信息架构去摸索移动产品的设计方法,这是一个新颖的课题。

网站的信息架构的资料本身寥寥无几,可以收集到的案例并不多,一般大型网站才会深入研究架构问题,依赖于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去优化整体架构。不只是视频类产品,电商、音乐和新闻等产品都会遇到同样的设计问题。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得出些通用性结论,并能实际应用在现有产品设计中。

首先,明确信息架构是做什么的:

  • 组织内容或物品。
  • 清晰地描述它们。
  • 让用户能找到它们。

好比进入超市购物,服务员首先把类似的商品摆放到一起,贴上标签,用户通过指示牌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网站的信息架构也是传统领域知识的延伸,和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的学科。

交互设计研究偏重与如何设计某个“指示牌”,他们应该排放在哪个位置,什么情况下需要出现,而信息架构是从更高的角度去分析。

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交互注重效率,用户如何更快地找到想要的内容,减少操作步骤,但不能每个商品都排放在超市的入口。需要从信息架构的角度去权衡,比如把刚需商品放在超市最里面,口香糖放在结账处。为什么商场化妆品在一楼,图书在最顶楼?

信息架构非常重要,它也正在产品成功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产品的核心指标(比如去超市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总金额)。研究可以和产品KPI相结合,在权衡架构的合理性是需要核心的指标,才能有助于找出最佳方案。所以信息架构是设计师、产品经理甚至是老板需要关注的。

但信息架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 组织内容的方式不只一种,而且不确定哪种是最佳方案。
  2. 用户需求不一样。
  3. 用户对于内容组织的预期不一致。
  4. 用户在某领域的知识不同。

因此设计之前,需要研究三个因素:

  1. 用户。用户需求,用户行为习惯,目标用户群的特性。
  2. 内容。影片、商品和文章等内容属性不同,组织方式也不同。
  3. 设备。用户通过哪种什么设备访问这些内容。比如手机或电脑,使用不同的设备,用户行为也会存在差异。

信息架构是复杂的工程,对用户的熟悉程度、内容的复杂程序和设备特性等因素影响分析的难度。在研究时会参照诸多网站设计案例,但需要考虑到移动端自身特性。

比如网站搜索需要平衡结果数量和精准度,用户可能翻阅几十页查找内容,而移动端搜索更注重精准度。可展现的内容有限,组织形式看似简单些,绝大部分操作和内容最好控制在操作三步以内,移动端产品需要更懂用户,更加“智能”。

另外,信息架构的研究对项目也有一定的要求,稳定的产品目标、用户数和数据统计更有助于分析,因此会挑选成熟的产品作为研究案例。

参照文献:

1.《A Practical Guide to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2.《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

 

设计管理(6):如何带实习生

对于实习生,我的做法是:

1.早上安排任务,当天下班前检查进度。

2.开始不给需要发散思维的课题,任务要具体些。

3.从基础做起,避免眼高手低,比如切图标注,磨耐心。一件小事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切图标注如何便于技术查看,标px还是dip,如何保证质量文件体积更小等等。

4.学生思维偏理论,直接讲理论一般难以接受,他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做项目,做好每一个细节。

5.看清优缺点,培养职业素养,手把手教如何做事。

6.安排较复杂任务的时候,要告诉完成步骤。比如icon设计,第一步调研优秀app,起码看100个,找出10个最优秀的,并总结出他们的共性。第二步提炼产品的品牌定位。第三步出方案,探索颜色和图形的可能性。第四步让他们讲方案……

7.如有可能,根据自身特点给予职业规划上的建议。面临毕业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迷茫期。

晓生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Appdesign

爱奇艺移动端UED负责人,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分享设计、学习与职业心得,立即扫描关注!

设计管理(5):招聘实习生

招聘实习生时,主要从以下三点考量:

1.基本的设计素质。简历和作品集没有经过认真排版,95%不会安排面试。

2.热爱设计。做设计需要有热情,工作中才会够主动,有耐心完善各种细节。体现上喜欢把玩手机和各种应用程序,写几篇分析文章,临摹优秀设计。

3.学习能力。渴望学习,在学校没有交互课程的情况下,会自学各种理论知识,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人求教。无师自通,后劲足。

设计管理(4):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提高设计师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是面临的管理问题之一,尝试过以下措施:

1.避免不必要的会议。如非密切相关,设计师不参加会议。很少有设计师愿意开会,因为大部分内容和他们没有直接干系。

2.勇于说“不”。设计师吐槽最多的莫过于改稿,不怕工作量大,就怕反复修改设计。

需求不明确时,不进入视觉设计阶段,更多的是使用草图或原型图讨论。有时产品经理会说:需求没想好,先设计几张效果图出来看看。幻想基于效果图的修改,而不是花时间明确产品设计目标,这时候需要你站出来遏制这种不良的工作方式。

一些需求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一股脑的接受需求会让团队处于超负荷状态,不定期的工作任务梳理出优先级,优先完成价值高的设计。

3.减少紧急需求。其他角色有时会制造些紧急需求,比如“请下班前给出某几张设计图”,但离下班已经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了,他们错误地以为设计师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或者低估设计工作量。完成之后记得告知对方,下次请提前发出需求,言下之意:下次再这样可不会按时完成。

4.做好设计排期。如果技术经常催促需要切图标注时,设计团队会限于被动状态。最好的状态时能赶在技术研发前几天完成,给设计师留足时间探索各种可能性,甚至利用项目空闲阶段,做好设计的积累。

5.抓重点。设计师认为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这是非常好的工作态度,但从最终收益上来看是有差异的。产品细节的提升比一次性的微博运营图更重要,有时候设计师无意识地选择容易出效果体现工作量的设计。

6.设计规范。通用的流程如登录、删除和同步等不重复设计,一个全新的产品可以在主界面上保持迟疑,在这些模块上没有必要重新设计。

7.工作意识。不得不承认,不少设计师到了公司不清楚当天的工作任务。当进入工作状态时,时间已经可能已经过去一半,把工作“推迟”到下午,一旦有临时需求,那不得不选择加班了。

8.减少形式主义。设计师态度是认真的,可能会认真地写周报、写汇报PPT和包装设计方案,杂七杂八的事情可以避免,留出更多时间给设计。

晓生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Appdesign

爱奇艺移动端UED负责人,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分享设计、学习与职业心得,立即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