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顺应趋势的爱奇艺视频体验设计

design trend

去年12月底,受邀去杭州参加阿里嘉年华,分享了爱奇艺视频的相关设计。

我的观点

作为设计师,需要关注扁平化、响应式和手势操作等方面,以便我们引领或及时跟随潮流,给用户带来新鲜感、视觉享受和便捷的操作。但视觉和交互只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要关注技术、内容、移动网络和行业等发展趋势。

并以爱奇艺为例,列举我们在考虑用户体验时,所关注的其中八个问题,如多屏互动、移动优先,信息架构、细分人群和个性化等。

趋势之所以重要,在于趋势造就机会,也许能帮助你在某方面领先对手一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差异化发展或超越竞争对手。

关注我的公众帐号(appdesign),回复“趋势”两字,获取《顺应趋势的爱奇艺视频体验设计.pdf》的下载链接。关注方式:查找公众帐号中搜索“appdesig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你准备好成为一名用户体验顾问了吗?

MarketingConsultant

本文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卢孩翻译,原文作者:Cory Lebson,网址:http://www.uxmatters.com/mt/archives/2014/01/are-you-ready-to-be-an-independent-ux-consultant.php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一名用户体验顾问,也曾一些公司的工资单而工作。

许多年前,一个大型咨询机构雇佣我,需要做六个月的全职工作,并与他们在一起办公。这个项目完成得非常成功,但后续没有其他要做的事情,这没关系。这个机构非常大,有雄厚的财力并且非常靠谱。他们告诉我让先等着,这意味着什么?合同继续,就这样带薪休假了。

“放松”

他们说,

“但不要走远,防止有事需要你”。

所以我回家了,我和家人去海滩玩了几天。

当他们找不到任何项目给我做时,他们仍然给我支付工资,在那个时候,我感到很爽,这说明公司足够关心他们的顾问。但是现在,当我再回头看看,感受不一样了。是的,不工作,他们仍给我发工资,这值得尊敬,但是现在我知道了他们的盈利情况,他们从我的工作中获利颇丰。

许多用户体验专家考虑这样的问题:是全职专注一家公司的需求,还是为多家公司当顾问更有意义?换句话:你应该继续当一个公司的员工,还是挂上自己的招牌做一名独立顾问?

继续阅读你准备好成为一名用户体验顾问了吗?

[晓生采访第十六期]薛靖:做一流的设计团队

meituanued.001

1.先介绍下自己吧。 

大家好,我是美团UED的负责人薛靖,曾在腾讯CDC,网龙,飞信等公司负责过相关设计工作,还在设计学习的道路上摸索,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沟通,希望能通过这个采访,让大家多了解到美团这个公司和美团UED这个团队。 

2.目前美团UED有多少人,是如何划分的?

美团UED目前有20多位设计师。主要按项目、产品进行虚拟组队,每个基本都会有交互接口人和视觉接口人。同时设计师也有专业线属性,分界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近期会进行合并,统称为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品牌设计师,目前暂时没有用研和前端团队。我们以专业线为主,不设经理及主管岗位,只分专家、高级、助理等设计岗位等,以项目产品设计为主进行考核。

继续阅读[晓生采访第十六期]薛靖:做一流的设计团队

社会性与独立性

people

本文受朋友点点的邀请,写的一篇对《社会性动物》的书评,欢迎大家关注折纸书屋(微信公众帐号:zhezhishuwu)。
最近研读心理学书籍,出于几个目的:一是交互设计很多理论来源于用户研究,想做前沿的交互设计研究,必须真正地去研究用户,众多设计方法论最终离不开对用户的研究;二是心理学中实证研究的方法值得学习;三是心理的研究更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心理学必读书籍。实证心理学是门艺术,并不像物理学那样研究力,通过计算得出准确的结论。心理学要研究具备情感,容易受他人和环境影响,老成世故的人类。

社会心理学中包含几个典型现象从众、大众传播和偏见,一些案例非常有意思并值得思考,分享给大家。

继续阅读社会性与独立性

对NoUI说不

本文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曾丽霞翻译。
原文网址:http://www.elasticspace.com/2013/03/no-to-no-ui

Invisible-design

“最好的设计是不可见的”是当下的交互设计的准则。上面的图片是我收集的有关设计和技术如何“消失”成为“隐性”的,以及为什么“最好的交互界面是没有界面”的一些言论。

最近电子产品科技博客资给Oliver ReichensteinGolden Krishna提供平台探讨这一话题。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分享,电影讲座书籍及产生了NoUI这样的标签,对其存在的意义产生了争议,我将这一系列的事情称为“隐性设计”。

我赞成推动这一运动的缘由,认为目前设计界对触屏的痴迷的确是有问题的。我已经花了近八年时间,研究我们痴迷的屏幕以及如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方式。成果是已经研究发明出从视觉系统中脱离出来的交互界面。

对此我有许多思考,与大家分享。

继续阅读对NoUI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