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手指的设计思考

Smartphone_A_Threat_or_a_Life_Savior_for_Kids

本文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卢孩翻译,原文作者:Andrew Smyk,网址:https://medium.com/user-experience-researche/ad2a19ed3816

为儿童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国外有kidscreen等设计网站或组织,希望更多的国内设计师能关注儿童应用,并为他们创造有趣和有教育意义和有爱的应用程序

为孩子进行界面或应用设计并不只是界面简单化或是做大按钮的问题,这要求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去思考交互模型和用户体验。儿童通常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乐于探索。他们会点击屏幕中的任何内容,在交互界面中搜索和发现内容。

让孩子记住: 按压还是点击

我一直在观察我的孩子和他的朋友们使用平板电脑和其他触屏设备的情况。儿童主要是点击内容,用手指在屏幕上画画或是临摹,拖拽或是滑动页面。轻轻点击是儿童下意识使用得最自然的交互手势。儿童指向某个事物给监护人看是他们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用户界面表面点击就是简单的指向。儿童想要什么东西,他们就点点界面。

针对儿童的设计需要用户界面能反应出他们的输入方式。

交互设计需要考虑使用onPress事件,而不是onRealease事件。孩子自然的手势是点击后持续按压着,而不是点击后就松开。

避免使用双击。设计时要考虑交互的及时性,使用双击(点击-再点击)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交互手势。孩子使用的交互就是点击(按压,松开),点击(按压,松开)。

继续阅读针对小手指的设计思考

精益用户体验的原则

lean ux

本文是《Lean UX》的第二章,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刘兆峰翻译,作者:Jeff Gothelf和Josh Seiden。

据我所知,“精益”来自丰田模式的精益制造,是追求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能够灵活适应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减少浪费。推荐阅读《精益思想丛书:丰田模式(领导力篇)》和《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 》。《精益创业》是Eric借鉴精益制造的理念,并将其引入产品设计过程当中,与敏捷开发有诸多不同点。“精益用户体验”是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反思和优化设计过程,值得设计们尤其是设计管理人员阅读。

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严禁转载。

实行精益用户体验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它有一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涵盖了执行过程,协作,管理以及更多内容。遵循这些原则指导的团队使用精益用户体验方法将获益良多。在你的团队开始实施精益用户体验时,这些原则能为你的团队指明方向,将这些原则铭记在心,我将在本书的后面讲述的精益用户体验过程。各个团队具体状况不同,你将不可避免地要调整精益用户体验过程来与你的团队匹配,本章对这些原则进行了阐释,这会给你的工作提供指导思路。

最后,如果你能够把这些原则应用到实践当中,你会发现你将改变了整个团队文化。有些原则相比之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推广难度也更大,有些则是比较容易实施。不管怎样,每个原则这里都会详细叙述,帮助你建立一个在协作性、跨职能性、实用性等各方面都很强的产品设计团队,来更好地适应今天的现实状况。

精益用户体验的三大基础

精益用户体验有三大基础,第一个便是设计思维

继续阅读精益用户体验的原则

菜单图标的A/B测试

本文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谭伊曼翻译,原作者:James Foster,原文链接:http://exisweb.net/mobile-menu-abtest

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使用带边框的菜单图标,测试结果受图标醒目程度和对图标样式的熟悉程度影响。但对比数据值得设计师们思考,简洁扁平化对用户行为的真实影响。

最近我一直在阅读有关量子物理学方面的书籍,可能我自己能领会到的精髓都不到所读的十分之一,但这些知识是如此的让人着迷。

在亚原子世界里,直到被测量和观察,人们都不敢确定它存在的真实性。这跟用户体验和可用性是完全一样的。

有时候,我们真的完全不知道用户如何网站进行交互的。除非我们对用户进行测试和数据分析,否则设计上的假设没有得到过验证,并不靠谱。

三线菜单图标的测试

之前我做过一个测试,这个测试表明,在菜单栏中,加上边框的像“汉堡包”一样的图标被点击次数超过其他的选项。

hamburgertest1

右边的菜单图标被点击的次数超过前面两个图标。所以我决定测试一下图标和“MENU”字母究竟哪个更受欢迎。

继续阅读菜单图标的A/B测试

用户体验策略十诫

katblog_image1

本文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王秀丽翻译,原文作者:Ronnie Battista,网址:http://uxmatters.com/mt/archives/2014/01/10-commandments-of-ux-strategy.php

另,我与八名交互设计研究生成立了翻译小组,与他们一起学习,非常让人享受。你如果有兴趣参与,可与我联系,邮箱:chuanqing.dai@gmail.com。最好是在校学生,英语6级,并有足够多的时间,对设计有浓厚的兴趣,不限专业。

我们的研究方向有:1.细分人群,如儿童。2.可穿戴式设备。3.智能电视界面设计。4.前沿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如品牌、精益、策略和信息架构等。5.移动设备界面设计。6.移动产品设计……

当我在考虑2013年十月的亚特兰大用户体验策略大会上的演讲主题时,我知道我将在用户体验策略这个新兴领域里令人尊敬的同行们以及业界领袖们的面前演讲,因此增加一些新鲜的内容是很有挑战性的,所以我根据自己在这个领域观察到的以及在会议上所听到的开始着手构件框架。我希望抓住用户体验策略的核心以及重要的元素,同时不错过任何大事要闻。这篇文章由此而来。

我对这个主题的兴趣来自于以下几点:

  1. 在我从事用户体验行业认证主管这三年来,创建用户体验行业的国际认证程序失败了。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经历,不论是赞成或者反对,都会被给出强烈的或者真挚的建议。
  2. 新兴的专业化发展趋势,用户体验的里里外外都在强调市场的速度,例如以敏捷和以“失败促进迅速”来标榜自身的Lean。
  3. 我们在罗格斯大学教授用户体验时面临许多有竞争性的挑战,例如MOOCs(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像联合国大会一样的程序以及越来越多的1到3天的用户体验工作坊。是我这样的工作或者是他们这样的项目像兔子一样的越来越多吗?
  4. 用户体验和与之相关的学科之间的概念长期混乱,例如客户体验(CX),信息架构(IA),服务设计(SD)以及体验设计(XD)。
  5. 为用户体验策略赢得一点存在感,并且自私的说为了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我们未来的用户体验领导者。

我的“策略十诫”窃取自我同之前的公司合著的另一个“十条”,为了更好的向外界推销我们的产品,我们创造了“体验设计的十个不变真理。”

继续阅读用户体验策略十诫

移动优先

ABA-hero-6
本文是《Mobile First》第一章,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刘兆峰翻译,原作者:Luke Wroblewski。
“移动优先”最早是Luke Wroblewski在2009年提出的观点,并在2011年整理成书。这个观点已经被验证,移动端爆发式增长,2013年很多移动端产品的流量已经超过了Web端。优先做移动端APP,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公司,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的远见。

多年以来,大多数web团队都曾设计过与电脑相关的产品和信息。对于这些设计团队来说,移动应用往往是之后的事情,有时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不幸的是,这种做法实际上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存在很久了。在移动设备上浏览网页是痛苦的;运营商控制着在web上访问他们的设备的数量;移动网络速度常常很慢。很少有人用移动设备上网(除非他们在日本),而那些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也通常面临着不愉快的用户体验。

随着过去几年的发展,事情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从桌面启动一个web产品可能会成为越来越落后的一种操作方式。现在,优先设计移动产品不仅能开拓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为一个网站或应用程序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继续阅读移动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