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

6月过完35岁生日,朋友问我未来的打算,我内心想法是再干10年。复盘过去12年得失,再来谈为什么想继续工作,如何才能继续再干10年。

得失

上周和80多岁的外公讨论人生,一致认为运气比较好,踩中了移动互联网的节点,跟着浪潮发展,实现了职业发展和财富积累。同时个人还算努力,喜欢尝试不同的事物。

但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一年经历职业生涯低谷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练心智,读了3个月的《金刚经》,弥补心态上短板。回顾缘由,职业生涯早期时依照自己的性格爱好来选择工作内容,对于不喜欢的事情选择了逃避,而职业生涯要走的长远,是不能有短板的。老板花时间和我谈心,教导说要想成为优秀GM,什么事情都要做,而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优秀的产品经理通常集中在热门赛道,个人强项在做工具和用户体验,对于商业模式等了解较少,花了1年多时间来学习广告业务逻辑和部分行业解决方案。

想明白道理,看清自己,聚焦事情,焦虑烦恼少了很多,开始享受当下。人生的经历总是很奇妙,在某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和过去经历的事情都有关联。当某个工作职责需要负责人具备B端和C端能力时,恰好我成为候选人之一,而且是我非常喜欢的赛道。

选择

一些朋友有打算搞投资和开店铺,我自己更热衷于工作。职业往上走,可以遇到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事和复杂度更高的事情,开拓视野,磨练心智,不断做有挑战的事情。

财富完成原始积累,家人衣食无忧,职业做选择可以更加从容,更看重事情的长期价值。

未来

工作早期,我把优秀前辈的简历翻看了一遍,给自己职业生涯制订了目标,陆续得到了实现,遗憾的是胆子不够大,目标很保守。

1.目标。想象十年之后的样子,期望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会影响未来每一个选择。
2.赛道。大赛道,能容下更多优秀的人才,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足够高。
3.不断学习。求知若饥,求心若愚,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

职业发展经验

最近和年轻同事分享自己职业发展经验,同时是对自己近12年的工作生涯做一个小回顾。

1.兴趣驱动。几次关键生涯的决策和个人兴趣有很大关系。

  • 读研时从工业设计转型研究人机交互,正好在2007年时iPhone发布。
  • 毕业时放弃高校当老师机会,选择去上海的小公司做交互设计师。
  • 研究手机交互设计,当时书包里背了六款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体验上千款app,读遍交互设计相关书籍,开始写博客,2011年某天百度同事搜索「手机 交互设计」,发现前10页有50%的文章和我有关系。
  • 真心做热爱产品,在上海百度工作时,领导是百度手机输入法的创始人,当时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做一款自己的产品。在2018年老板问我是否愿意去深圳出差,组建研发中心,同时把快影转到深圳研发,3秒答应,为了把自己喜欢的产品开发出来,去哪办公都行。当第一次去深圳出差,办公室虽然只有2个研发人员,但心情非常开心的。

2.找到榜样。早期对职业发展有些迷茫,没人带,在网上找一些知名的设计前辈,看看他们职业是如何发展的,比如黎万强如何从设计师做到小米合伙人。另外,工作第一年在一家创业公司,领导是一个不到30岁的VP,当时挺羡慕的,觉得自己也行,2014年从爱奇艺跳槽去创业公司当产品合伙人。

3.定个目标。每次面试时,我都会问这个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未来五年你决定如何发展,目标感的人更容易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决策。就像做产品一样,有愿景的产品发展更长远,有清晰的个人目标,职业生涯才能走的更远。

4.不贴标签。从设计师转型产品经理,从产品经理成长为业务负责人,从用户端转型商业化产品,自我感觉挺能折腾的,不喜欢做重复的事情,总想着折腾新鲜的事情。最早做快影时,自己写规划,画交互原型和做测试,维护500人的QQ用户群当客户,除了不会写代码,所有事情都干了一遍。

去年从深圳回北京,想试试转型做分析师,可惜被老板否决了。等这波疫情过去,琢磨能跟着优秀的销售人员去外面跑跑客户,学习下销售技巧。可能因为自己干过的事情比较杂,同理心比较强,遇到新的合作方大致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

5.选择大于勤奋。勤奋很重要,选择行业、公司、业务和团队更重要。凭兴趣选择了移动互联网,期望提升自身能力选择来快手,偏向于选择增长空间大且有利于个人成长的业务,综合起来这四年各方面的收获非常大。

当然,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格局和视角需要提高,关键时刻的决策现在来看并不是最优的。公司大了之后有更优秀的同事加入,总能找到可学习的人和事情。期望能保持做事的激情,不断学习,再干10年,设计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

如何制定职业规划

我在面试设计师、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时,必然会问候选人一个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会得到如下几种回复:

  • 设计师想转型做产品经理。
  • 想往专业路线发展。
  • 想转型做管理。
  • 想先工作几年,然后去开咖啡店。
  • ……

基于这些回复,会再探讨产出这些想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些人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制定了计划。有些设计师没有认真想过,跟着周围同事的路径发展即可,甚至完全没有规划。

入职之后,我会先分享自己的经验,然后针对他们自身的特点和想法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回顾自己近10年的工作经验,算不上优秀,但基本符合自己早期的规划。

  • 2009年硕士毕业时,觉得当老师缺乏挑战,放弃回老家大学当老师的offer,选择上海一家创业公司担任移动端交互设计师。
  • 2010年,创业项目进展不顺利,想去大公司系统学习,由于这个博客,行业内小有名气,经朋友推荐入职百度。当时出现了很多有创意的移动端软件,觉得自己未来也能做出一款日活跃千万级的产品,这个想法影响了我以后的职业选择。如想做成优秀的产品,我想先成长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 2012年,经朋友推荐入职爱奇艺,开始组建爱奇艺移动端的设计团队。因为自己想成长为产品方面的专业人才,只要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事情,都要去尝试和学习。不会因为自身是设计师,而只选择做和设计相关的事情。
  • 2014年,自我感觉在设计方面能达到专家级了,在设计领域成长遇到瓶颈。想挑战下自己,经朋友推荐在LBE Tech担任产品合伙人,组建和管理产品、设计和运营团队。当Parallel Space上线1年之后,全球达到1000多万日活跃。
  • 2017年,经朋友推荐加入快手。加入快手的原因很简单,Parallel Space的留存数据很好,但为了增长,花费了不少推广经费,而快手达到3000万日活跃之前,几乎没有做推广,这件事情是让我非常震惊的,想加入快手再学习提升能力。

2010年给自己定的目标,一直是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每一步的决策,成就感来自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当你有了长远目标的话,每一步的选择会变得清晰的很多:

  • 新的公司是否处在快速发展当中。
  • 新的工作是否符合我的长远规划。
  • 做的项目是否有长远发展的空间。
  • 新的领导是在管理我,会不会真正帮助我成长,帮助我解决遇到的困难。

2010年在百度面试产品经理时,遇到一个极端的案例,知名设计院校大学毕业,10年工作经验换了3份职业,当过建筑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界面设计,来百度面试产品经理的职业。当你没有职业规划时,会对自己的工作尝试迷茫:

  • 不停的换方向,遇到发展不顺时就跳槽换其他职位。
  • 缺乏成长的动力,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
  • 会只想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其他职业工作内容缺乏兴趣。
  • 3-5年期间,薪资变化幅度很小。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呢?每2-4年的时间,自身的职业能实现一次提升。个人的一些经验或许能帮到你:

  • 真正热爱什么事情,想像自己未来10年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 是否能在职场找到几个榜样,他们的状态是你羡慕的。
  • 到了35岁时,自己如何不会年轻人被淘汰,依旧保持竞争力。
  • 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什么职业真正适合自己。
  • 哪份工作有利于自身的快速成长。
  • ……

快手深圳研发中心现招聘交互设计师、海外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欢迎有潜力的人才加入我们,工作地点位于南山区海天二路。

简历可发送至daichuanqing#kuaishou.com,如进入面试,可免费做一次职业规划的辅导,期待与你当面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