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ya妞和阿智分析时偏重于硬件和界面布局,问题普遍存在,有必要重新分析。分析问题前,先确认几个前提。Android的自身版本分裂严重,主要体现在屏幕分辨率多样化带来的界面适配问题、按键布局混杂和不同版本对于API的修改导致的程序系统兼容性,而iPhone则保持很好的统一性。
两个平台视觉风格、开源代码、绘制界面成本和自定义标准控件的不同,比如两个平台的图标,虽然都是以前视图为主,但是iPhone的图标看起来亮晶晶,Android图标则比较朴素。
所以Google Books在两个平台视觉上不同也纯属正常,iPhone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表视图(table view),适合于处理像微博那样的数据流,Android实现同样的视图成本较高,需要重新定义控件,更不会愚蠢到为了同样效果把iPhone的实现效果改的和Android一样。
如果是一个几乎不用系统自定义的控件,比如OperaMini,各平台效果几乎完全一样,一方面设计风格所致,另一方面是Android可以实现iPhone上全触摸的操作效果,也就是兼容iPhone的界面设计。
视觉风格上不好评价对错,但是操作上可以。比如把iPhone上优秀的设计移植到Android上,提升了操作效率,这也是有益的,甚至是第三方应用程序在帮助操作系统解决差异性问题。对于控件和信息架构方式,两个平台并不存在互斥性。
某位兄台谈起项目时提到之前两个平台做的太相似,现在又改回来了,其实没有必要。设计上以效率优先,即使耗费成本,也是值得做的。另外很少有用户同时使用Android和iPhone两部手机指责设计师做的两个不一样。
如果效率上没有差异,仅是布局上不同,倾向于遵从各平台的使用习惯。如果之前是iPhone的用户,现在使用Android感觉不习惯,也属于平台问题,设计上还注意平台的差异,避免制造新问题。比如个人第一次使用时,会把左上角和右下角图标当成返回。因为和手机的物理返回键太近,右界面仍会经常操作错误。
注:1.个人使用习惯,不具有普遍意义。2.使用豌豆荚带外壳截屏时,图中有“使用豌豆荚截屏字样”,还要PS掉,其实Andorid状态栏已经有豌豆荚的小图标。